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下载中心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18,429

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主管部门: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主办单位: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
刊期: 双月刊
电话: 010-55626712
Email: ddsjyshzy@126.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404/D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6505

 

2025年02期
本期聚焦(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选择与经验教训研究)

热话题与冷思考——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选择与经验教训

钱乘旦;晏荣;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首先在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在资本主义和现代化的双轮驱动下,一批国家先发展起来并普遍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殖民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国家如埃及也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苏联则开启了不同于以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战后,亚非拉迎来了一大波国家的独立潮,这些国家普遍开启了现代化进程。那么,现代化的涵义是什么?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异同?不同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与现代化的推进上有什么异同?哪些因素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与推进?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请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始院长、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2025 年 02 期 No.174 ;
[下载次数: 5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影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吴忠民;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五个关键因素:只有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才有可能形成现代化的内生动力,进行真正自主的现代化建设,从而彻底摆脱外国力量的制约,规避“低度发展”陷阱;只有进行有效的土地改革,才有可能赋予主要社会群体平等的地位,并激发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活力和创造力;只有成功地发展现代经济、建立现代大工业体系、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可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确保社会稳定,才有可能正常、持续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只有拥有强有力且清醒的领导力量,才有可能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进行土地改革、发展经济、保持社会稳定,从而确保现代化建设持续而健康地推进。这五个关键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025 年 02 期 No.174 ;
[下载次数: 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试论非洲国家现代化历程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沐涛;

非洲现代化道路漫长,从19世纪初至今已有200余年,先后经历了起步、曲折发展和再起步三个发展阶段,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和经济发展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相比,非洲现代化属于外源后发型现代化,其特色鲜明,发展缓慢曲折,类型繁杂。在非洲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和社会组织的影响尤其明显。同时,非洲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在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和城乡之间,以及现代化成果的分配上,都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有的国家现代化进展缓慢,少数国家则已经开始发展数字经济。

2025 年 02 期 No.174 ;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招标项目“非洲通史(多卷本)”(项目编号:LSYZD21022)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3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拉美国家现代化的经验:一般规律与路径选择的多样性

袁东振;

拉美国家现代化有明显的共性并遵循一般性规律,经历了从照搬外国经验向寻求自主发展的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有一定的摇摆性。拉美国家现代化的显著成效与严重缺陷相伴相生,呈现出较大的复杂性。拉美各国国情和外部环境不同,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现代化进程的非同步性、现代化指导思想的多元性,以及现代化效果的差异性。拉美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及路径选择的多样性,为世界各国现代化经验的比较和互鉴提供了丰富素材。

2025 年 02 期 No.174 ; 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拉美国家政治发展道路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4&ZD143)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5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20世纪苏东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

郭春生;

20世纪苏东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统天下的局面,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发展潜力,对正在追求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但是,苏东国家发展道路中存在的经济畸形发展、党建工作缺失等问题经过长期酝酿,导致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悲剧,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东各国终止改革是走向悲剧的重要节点。苏东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5 年 02 期 No.174 ;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变局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研究”(项目编号:22JJD710012);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藏1950年前中国共产党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研究”(项目编号:21&ZD031)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6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2025 01
2024 06 05 04 03 02 01
2023 06 05 04 03 02 01
2022 06 05 04 03 02 01
2021 06 05 04 03 02 01
2020 06 05 04 03 02 01
2019 06 05 04 03 02 01
2018 06 05 04 03 02 01
2017 06 05 04 03 02 01
2016 06 05 04 03 02 01
2015 06 05 04 03 02 01
2014 06 05 04 03 02 01
2013 06 05 04 03 02 01
2012 06 05 04 03 02 01
2011 06 05 04 03 02 01
2010 06 05 04 03 02 01
2009 06 05 04 03 02 01
2008 06 05 04 03 02 01
2007 06 05 04 03 02 01
2006 06 05 04 03 02 01
2005 06 05 04 03 02 01
2004 06 05 04 03 02 01
2003 06 05 04 03 02 01
2002 S1 06 05 04 03 02 01
2001 06 05 04 03 02 01
2000 04 03 02 01
1999 04 03 02 01
1998 04 03 02 01
1997 04 03 02 01
1996 S1 04 03 02 01
1995 04 03 02 01
1994 04 03 02 01
1993 04 03 02 01
1992 04 03 02 01
1991 04 03 02 01
1990 04 03 02 01
1989 04 03 02 01
1988 03 02 01
1987 02 01
1986 03 02 01
1985 03 02 01
1984 02 01
1983 03 02 01
1982 04 03 02 01
1981 S2 S1 03 02 01

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

于建嵘;

社会泄愤事件是目前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在参加者、发生机制及行动逻辑等方面都不同于维权事件和有组织犯罪。产生社会泄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不满群体的存在及政府管治困境。因此,解决中国政府的管治危机需要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合理建立社会利益的博弈机制、重构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并在实现司法制衡的基础上提高国家管治能力。

2008 年 01 期 No.71 ;
[下载次数: 5,926 ] [被引频次: 510 ] [阅读次数: 1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社区治理主体:利益相关者

陈伟东,李雪萍

社区生活本质是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社区治理是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治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 ,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包括治理主体 (平等参与者 )、治理客体 (社区公共事务 )、治理规则 (社区成员认同的社区规范 )、治理过程 (社区治理是实体活动 ,表现为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行为 )。从价值理念看 ,社区治理主体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它包含各种利益相关者 ;二是治理主体的平等性 ,它强调各种利益相关者均是平等的参与者 ,不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明确界限。

2004 年 02 期 ; 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系列成果之一
[下载次数: 5,584 ] [被引频次: 347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话

徐勇;吕楠;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理论创新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那么,应如何界定治理的涵义?从政治学理论来看,统治、管理与治理有何区别?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从"管理"到"治理"的改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前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有哪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014 年 01 期 No.107 ;
[下载次数: 9,334 ] [被引频次: 343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

托马斯·海贝勒;

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富有侵略性的、外部化的意识形态,不如说越来越多地具有对内的职能;从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看,中国正在日益从统治向治理转型。

2005 年 05 期 ;
[下载次数: 4,379 ] [被引频次: 330 ] [阅读次数: 2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

梁凯音;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作为责任大国走上了国际舞台,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应对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一种诉求,也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在国际事务中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如何正确定义国际话语权,提出拓展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调整和发展中国的国际话语,使得中国的国际话语和其国际地位相一致,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2009 年 03 期 No.79 ;
[下载次数: 8,220 ] [被引频次: 276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内涵、理论与路径

张占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确定了到2035年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要全面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从一般内涵看,共同富裕指物质文明更加丰富,精神文明更大发展;从特殊内涵看,共同富裕具有非同步性、非同等性、非剥夺性、非享受性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从"做大蛋糕""做实蛋糕""做优蛋糕""分好蛋糕"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的路径进行了诸多探索,未来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2021 年 06 期 No.154 ;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研究”(项目编号:21ZDA001);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AKS014)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20,091 ] [被引频次: 228 ] [阅读次数: 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韩喜平;郝婧智;

近现代以来,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与各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甄选紧密相关,相较于资本逻辑下对人与社会存在发展的禁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确立、发展从目标旨趣、发展理念、原则方法等方面展示出了"新"意,丰富了现代化理念与实践,打破了西方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形态200余年的垄断,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人类的自由解放,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关系等多种角度,不仅实现了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而且以共同富裕、两个文明、绿色发展、和平道路等根本特质,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1 年 04 期 No.152 ;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至上’价值及其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ZDA004)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9,219 ] [被引频次: 173 ] [阅读次数: 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

刘波;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代意涵是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双创"之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信;坚持"不忘初心",坚持"双为"方向,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自信;坚持开放包容,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世界影响力的自信。其价值意蕴在于,它是新时代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深沉根基,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撑,走好新征程的精神动力,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深厚基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沃土。在新时代,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精神血脉;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先进价值导向;固牢新时代崇高理想信念,激发信仰力量;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创新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期待。

2018 年 01 期 No.131 ; 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委托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信仰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WTB007)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4,865 ] [被引频次: 252 ] [阅读次数: 1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重读《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关于“私有制”、“公有制”以及“个人所有制”问题的重新解读

李惠斌;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之际,再次重读这本著作,一些在《资本论》中读来觉得困惑的问题,如马克思说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劳动者生存、发展以及自由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的思想以及劳动者的协作和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或公有制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讲的在上述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问题等等,忽然变得明晰起来。我的观点是:对消灭私有制问题不能作简单理解;现代公有制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认为切实可行的理想。

2008 年 03 期 No.73 ;
[下载次数: 13,186 ] [被引频次: 67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共产党宣言》理论价值的当代意义

李爱华;

《共产党宣言》已发表175周年,至今仍焕发着极大的理论价值。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化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确定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阐发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是由其主要观点来体现的,正确理解它的主要观点是科学认识其理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对《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如“两个必然”的结论、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社会革命的方式问题、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问题等,要根据《共产党宣言》的论述并结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情况予以正确认识和践行,这样才能使《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得以真正体现。我们要继续以《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不渝坚持共产党的政治品质,毫不动摇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持之以恒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2023 年 01 期 No.161 ;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研究”(项目编号:21&ZD002)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1,576 ] [被引频次: 1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最新动态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