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量
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主管部门: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主办单位: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
刊期: 双月刊
电话: 010-55626712
Email: ddsjyshzy@126.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404/D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6505
热话题与冷思考——深化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论和规律
李忠杰;靳呈伟;改革,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经历的历史潮流。这种社会主义改革是如何兴起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有哪些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推进改革应该遵循哪些客观规律?用世界的、历史的眼光审视这一潮流,深入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总结经验,获取借鉴,掌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主动权。为此,本刊特邀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越南新一轮革新的三维审视:历史逻辑、动力基础及政策举措
潘金娥;在历经近40年的革新之际,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提出越南即将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即“民族崛起新纪元”。这是越南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旨在实现21世纪中叶越南成为社会主义定向发达国家、“与世界五大洲强国齐肩”的梦想,战略规划体现了越南历代领袖追求民族振兴的雄心壮志。为此,越南共产党正领导推进新一轮涉及面广且触及深层次问题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革新。新一轮革新机遇与风险并存,影响深远。
老挝的社会主义革新
方文;王越玥;在近40年的革新实践中,老挝人民革命党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条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凯山·丰威汉思想为指导,确保革新的正确方向;坚持以民为本,以造福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稳步推进革新;正确认识和把握革新进程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注重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革新事业的全面领导。
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体系
吴志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不断深化,理论体系日益完善,实践路径丰富多元,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用贯通、开放发展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现代化、资本辩证法与文明革新
秦龙;李晓曼;资本是创造现代文明的重要力量,但资本的增殖本性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现代性危机。马克思深刻洞察了资本的双重面向,既肯定了资本的积极作用,又揭露了资本的消极影响。资本的内在矛盾瓦解着资本主义的存在基础,也蕴含着超越的趋势和解放的潜能。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需要在扬弃和超越资本的历史进程中消解资本的历史局限性,合理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彻底摒弃资本主义的文明悖论,推动文明形态革新。中国式现代化厘清了资本的文明作用与负面效应,把握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向。中国在实践中辩证地、具体地处理现代化与资本的关系,利用资本为现代化服务的同时,规制资本的无序发展,解决资本逻辑带来的发展悖论,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
于建嵘;社会泄愤事件是目前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在参加者、发生机制及行动逻辑等方面都不同于维权事件和有组织犯罪。产生社会泄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不满群体的存在及政府管治困境。因此,解决中国政府的管治危机需要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合理建立社会利益的博弈机制、重构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并在实现司法制衡的基础上提高国家管治能力。
社区治理主体:利益相关者
陈伟东,李雪萍社区生活本质是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社区治理是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治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 ,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包括治理主体 (平等参与者 )、治理客体 (社区公共事务 )、治理规则 (社区成员认同的社区规范 )、治理过程 (社区治理是实体活动 ,表现为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行为 )。从价值理念看 ,社区治理主体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它包含各种利益相关者 ;二是治理主体的平等性 ,它强调各种利益相关者均是平等的参与者 ,不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明确界限。
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话
徐勇;吕楠;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理论创新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那么,应如何界定治理的涵义?从政治学理论来看,统治、管理与治理有何区别?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从"管理"到"治理"的改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前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有哪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
托马斯·海贝勒;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富有侵略性的、外部化的意识形态,不如说越来越多地具有对内的职能;从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看,中国正在日益从统治向治理转型。
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
梁凯音;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作为责任大国走上了国际舞台,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应对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一种诉求,也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在国际事务中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如何正确定义国际话语权,提出拓展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调整和发展中国的国际话语,使得中国的国际话语和其国际地位相一致,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内涵、理论与路径
张占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确定了到2035年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要全面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从一般内涵看,共同富裕指物质文明更加丰富,精神文明更大发展;从特殊内涵看,共同富裕具有非同步性、非同等性、非剥夺性、非享受性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从"做大蛋糕""做实蛋糕""做优蛋糕""分好蛋糕"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的路径进行了诸多探索,未来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韩喜平;郝婧智;近现代以来,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与各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甄选紧密相关,相较于资本逻辑下对人与社会存在发展的禁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确立、发展从目标旨趣、发展理念、原则方法等方面展示出了"新"意,丰富了现代化理念与实践,打破了西方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形态200余年的垄断,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人类的自由解放,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关系等多种角度,不仅实现了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而且以共同富裕、两个文明、绿色发展、和平道路等根本特质,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
刘波;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代意涵是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双创"之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信;坚持"不忘初心",坚持"双为"方向,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自信;坚持开放包容,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世界影响力的自信。其价值意蕴在于,它是新时代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深沉根基,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撑,走好新征程的精神动力,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深厚基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沃土。在新时代,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精神血脉;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先进价值导向;固牢新时代崇高理想信念,激发信仰力量;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创新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期待。
重读《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关于“私有制”、“公有制”以及“个人所有制”问题的重新解读
李惠斌;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之际,再次重读这本著作,一些在《资本论》中读来觉得困惑的问题,如马克思说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劳动者生存、发展以及自由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的思想以及劳动者的协作和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或公有制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讲的在上述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问题等等,忽然变得明晰起来。我的观点是:对消灭私有制问题不能作简单理解;现代公有制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认为切实可行的理想。
《共产党宣言》理论价值的当代意义
李爱华;《共产党宣言》已发表175周年,至今仍焕发着极大的理论价值。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化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确定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阐发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是由其主要观点来体现的,正确理解它的主要观点是科学认识其理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对《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如“两个必然”的结论、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社会革命的方式问题、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问题等,要根据《共产党宣言》的论述并结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情况予以正确认识和践行,这样才能使《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得以真正体现。我们要继续以《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不渝坚持共产党的政治品质,毫不动摇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持之以恒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